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

距離

在一次的朋友聚會上,我們討論著各自的家庭生活,他有一個孩子,和公婆住在一起,住在三樓,有一個小客廳跟房間。
聽著她敘述著和小朋友的互動,有點搞笑也有點誇張,不過呢?有一個結論就是孩子太少,當寵物養。我跟他說:「再多生一個孩子,你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了。」當然,他有考慮,但顧慮太多只能順其自然囉!
聊著!聊著!講到她的大嫂,她說她大嫂很少回來,通常只有大哥帶著孩子獨自從台南回台中,我好奇的問:「為什麼?」她說:「都說工作忙呀!所以就沒有回來了,我想他可能也不喜歡回來吧!不喜歡回來被人家管」。
記得,以前常聽人家說,唉喲!反正都住在外面了,很少回去婆家,那就假裝一下呀!不要引起不必要的爭吵,反正回來只有幾天而已;那麼,你是不是要問如果天天見面,住在一起的該怎麼做呢?沒有距離找距離;沒有事盡量不要找事做;沒有焦點就不要有焦點,一切以「保持距離」為前提,我想這是很多人的處理方式,但試過之後你一定都有一樣的感想~「沒啥用!」
關心太少,說你沒有關心他;問太多,他覺的不關你的事;有意見,他覺的你頂嘴;默默做,他覺的你沒在做;認真做,他覺的你做不好,上班太累想安靜,他覺的你擺臉色給他看,搞到最後~上班不能做自己,回家還要戴面具,那麼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做自己呢?
每個人面對的問題都不一樣,但終究還是逃不過距離這個迷思,久久回來就像客人,天天在家就是理所當然,如果是你!你會選擇那一種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